□ 本报记者 康景林
到2035年,海南花卉苗木产业种植面积将达到80万亩、产值达到500亿元。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眼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在热带花卉种质资源领域取得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11月7日至8日,该院召开花卉新品种推介会,发布了热带兰、红掌、三角梅等新品种成果。
“硬件”得天独厚
海南发展热带花卉产业
占据气候与资源优势
花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发展热带花卉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是“美丽产业”也是“富民产业”,在践行“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是很多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资源宝库。受邀请出席大会的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长期从事兰科植物研究,他在大会致辞用兰科植物举例——具有从原始到高级的一系列进化群,有162属1816种。
海南是“天然大温室”,发展热带花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海南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热带特色花卉生产基地。热带兰、红掌、观赏凤梨等热带花卉是高档年宵花的主打产品;海南热带切叶占全国切叶市场份额的60%;三角梅被评为海南省省花和海口、三亚等全国二十多个市县的市花或县花。这些年,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共同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如乐东金钱树、东方兰花菊花、海口切叶等,为推进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概念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台“花十条”等相关政策支持花卉产业,倡导“绿化宝岛大行动”“花香海南大行动”,提出将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成为我省具有标志性的“热带特色产业”之一。《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提出了种业创新等五大工程,并制定到2035年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产值达到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科研力量强大
国家队致力热带花卉“芯片”
作为热带作物科研国家队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始终坚持“应国家战略而生,为国家使命而战”,围绕事关热带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命题开展攻关,为热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源动力。现在,全院坚定面向农业经济主战场,在引领性科技创新攻关等领域争抢制高点。
11月7日至8日,在海口召开的“2023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花卉新品种推介会”是海南热带花卉种业创新道路上的首次盛典,被业界称为“海南花卉种业创新道路上的里程碑”。主办方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近年来,中国热科院建成资源保存量和丰富度位居前列的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圃,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培育石斛兰、红掌、三角梅、朱槿、睡莲等花卉新品种,获农业/林业新品种权28项、国际权威机构登录品种145个、省林业品种审定13个;实现多个第一:3个新人工杂交属和97个新杂交种在兰花国际权威机构上第一次登录,在朱槿国际权威机构登录中国大陆第一批朱槿新品种47个,在国际天南星科协会登录第一个红掌新品种;同时,该院还开创省内新品种权转让的先河,转让数量达14个。
眼下,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建有热带兰、红掌、三角梅等专业种质圃8个,保存资源7000多份,包括85科、390属、2280种(品种),基于花粉低温保存、花粉蒙导、胚胎拯救等技术,对热带兰、红掌、三角梅、朱槿、睡莲、朱顶红等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突破花期不育、杂交不亲和及杂种胚败育等瓶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8项,在国际权威机构登录新品种126个。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分别向国内花卉企业转让6个红掌新品种、6个石斛兰新品种,均为国内同类花卉首例自育品种转让,以创新成果助力热带花卉品种国产化。
深度合作达成
院企联手打造高市占率产品
科研助力产业发展是本次大会主题。会议中,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与台湾及三亚园艺、共享农庄企业签约,达成合作意向。
大会邀请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高校学者近200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花卉产业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迅速发展的产业之一,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之一。花卉产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链条长,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花卉种植可以有效吸纳大量劳动力,花卉加工、营销服务等可以有效提供就业机会。
据海南方面与会专家介绍,经过近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海南花卉产业现已形成了区域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格局,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热带特色花卉生产基地。中国热科院品资所所长王家保告诉记者,热带花卉科研团队将充分挖掘海南岛特有的野生花卉资源,培育更多海南特色花卉新品种,创立海南花卉品牌,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还将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健全的生产、科研、贮运、销售、信息、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体系,延伸花卉产业链,促进海南省花卉产业快速、稳定、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