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和港股在2023年开局强劲。年初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75%,深证指数累计上涨3.89%,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上涨7.81%。
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和美元走软吸引投资者重返亚洲地区,亚洲基准股指有望进入技术性牛市。而分析师们预计,今年亚洲股市有望跑赢全球股市。
进入技术性牛市
大摩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位上调13%
1月9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亚太指数(MSCI亚太指数)攀升1.6%,从10月24日的低点已累计上涨逾20%。其中,香港和韩国股市领涨,日本股市因假日休市。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MSCI亚太指数的逆转,从技术面看,累计上涨20%意味着进入技术性牛市。
此前,该指数曾一度从2021年初的峰值下跌了近40%,并进入技术性熊市。这波下跌背后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影响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以及亚太地区的权重股芯片股因需求下降而进入下行周期。
A股和港股在亚洲指数中所占权重仅次于日本。自去年11月以来,随着中国持续优化防疫措施,A股和港股表现也出现了明显好转。
2023年初至1月9日,MSCI亚太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3.6%,跑赢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约两个百分点。而在去年,这两项指数均下跌了约19%,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盛宝资本市场高级策略师查纳纳(Charu Chanana)表示:“(MSCI亚太指数)涨势迅速而激烈,因此预计会出现一些获利了结,这也是很自然的。也有一些风险值得关注,比如日本央行的转向鹰派和新一轮公司财报季的到来。但话虽如此,在2023年,亚洲市场仍有超越全球同行的空间。”
A股和港股在2023年开局强劲。投资者正准备迎接A股和港股的进一步上涨,预计消费类股将率先上涨。与此同时,由于有迹象显示美联储可能会放慢加息步伐,亚洲科技股也可能出现反弹。
“美元正在走弱,从而推动流动性回流亚太市场。”CEB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Banny Lam表示,“我认为这是一次更可持续的反弹,因为2022年的下跌和地区经济前景的改善为未来的上涨提供了空间。”
摩根士丹利变得更加看好中国股市,进一步上调了目标位,并预计中国股市2023年将在全球表现最佳。该券商维持增配MSCI中国指数,并再次上调该指数年底目标位,从70点调高至80点(较最新收盘价有13%上涨空间)。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票评级从平配上调至增配,并将MSCI中国指数2023年末目标位从59点上调至70点。
再涨15%!高盛再次看多中国!
此前一直坚持看涨中国股市的高盛,近期再次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产。
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称,中国股市在年内有望上涨15%,而人民币则料将升至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位。
包括KingerLau在内的高盛策略师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该机构将MSCI中国指数(MSCIChinaIndex)的12个月目标指数从70点上调至80点,强调主要理由是整体估值较低,以及房地产、互联网监管和政策刺激等领域的多个支撑点。
此外,由KamakshyaTrivedi领衔的高盛货币策略师团队在1月6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5,而此前的预估为6.9。
高盛货币策略师团队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5,而此前的预估为6.9。
高盛曾多次对中国资产看好,2022年12月,在高盛中国股票资本市场2022年度回顾及来年展望的会议上,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表示,自2022年11月始,中国股市已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强劲的牛市信号,预计此波牛市将持续。
“对中国股市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在基本面上均在逐步改善。”王亚军说,开放政策提升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互联网行业严监管进入尾声;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确认2022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在短期缓解了中概股退市的风险。
这些外资机构也看好
除大摩、高盛外,美国银行、野村东方国际、瑞银证券、汇丰银行、先锋领航等外资机构也看好2023年中国资产表现。
美国银行投资策略师MichaelHartnett在最新报告中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将出现轻度衰退,通胀率降低,中国经济复苏,利率、收益率、息差、美元、油价达到峰值,美股持平,黄金和贵金属价格将出现上涨。
同时,Hartnett还指出了2023年的十大交易趋势,其中的一大交易便是做多中国股票。“中国有很高的超额储蓄,对中国股票仍然是反向做多交易策略。”
野村东方国际最新研报称,在海外发达国家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市场预期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防疫优化与刺激政策间企稳且将实现具有周期性且颇为困难的复苏。这意味着股市将有望开启具有明显宏观特征的行业轮动,在经济复苏前和经济复苏初期周期行业有望跑赢,而在经济复苏趋势确立后则将转向成长。
野村东方国际认为,中长期来看,2023年防疫政策有望在疫情的反复中逐渐探索并持续优化,虽然其道阻且长,但中长期向着对经济活动有利的方向迈进。经济企稳预期之下,周期行业的估值有望先于经济数据的改善提前获得修复。
瑞银证券近期发表观点称,对2023年中国GDP总体预测为4.9%左右。从需求侧来看,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来说,消费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投资端房地产会从底部有个小幅反弹,边际开始出现改善,制造业和基建会在高基数的效应下略微放缓,但是总体会维持在6%左右的增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端会有一个小幅的反弹;出口端的增速会出现下跌。
对于股票市场,瑞银证券预计,中国的经济稳增长政策会持续发力,货币、财政、房地产、信贷一系列的政策都会进一步加码,从而促进股票市场整体上行。资金方面,未来半年,至少会有3000亿元的公募基金规模进入市场。私募基金方面没有较好的官方统计数据,瑞银根据量化模型测算,如果私募仓位有小幅反弹,可能带来3000亿元额外资金。海外资金方面,预计2023年北向资金将有2000亿元以上的净流入。
汇丰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为5.0%,并显著调高了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8%上调至5.8%。
先锋领航在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促进疫苗和药品研发、改善医院设施,这些手段有助于稳定经济,预计2023年3月之后,中国的整体经济将看到更为明显的反弹,中国2023全年GDP的增速有望达到4.5%左右。(中合)